古田实践 · 共富之路 吉巷:党建引领聚合力 片区联动绘就共富新图景
栏目:居住建筑 发布时间:2025-09-24 08:15:10

  9月18日,位于吉巷乡移民创业园的淑先(福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经过预处理、炖煮、灌装、灭菌等工序的鲜炖银耳在输送线上平稳流转;成品仓库里,即食银耳羹、香芋牛乳紫米露等多种产品分类码放,标签上的生产日期、规格参数清晰可辨;另一侧的物流仓库内,叉车穿梭其间,将一摞摞封装完好的货物整齐送上货车。

  “这里的工人很多都是周边村民,包括生产用的原料食用菌也都是周边居民代为管理的,我们企业与周边菇农签署代管理栽培合约,提供生产原料与技术支持,让菇农实现零风险增收。”淑先(福建)健康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俊银说。

  2024年初,吉巷乡党委将5个产业相近、食用菌产值达亿元的行政村联合起来,成立“大永安”片区党委,后扩大联合范围,发展为大永安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以抱团发展方式,整合移民创业园闲置厂房,吸收13个村投资780万,建设5.5亩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引进淑先(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租,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年增入股村集体收入46.8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就业,实现村民、企业、集体三方共赢。

  “这个项目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成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和产业升级的支点。”吉巷乡党委组织委员雷荆介绍道,“我们通过片区牵头,不仅把周边村分散资源、资金整合起来,更关键的是吸引了姚淑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深加工企业入驻合作,极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推动吉巷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质的飞跃,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和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从最初5个村的“抱团试水”,到13个村的“协同发力”;从闲置资源的“沉睡唤醒”,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从村集体收入的“稳定增长”,到村民生活的“节节攀升”……“大永安”片区党建联合体的创新实践,正是吉巷乡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核心、多方协同为路径的共同富裕实践模式,聚焦破解“单兵作战”局限,推动资源整合与效益共享,让“一村富”的星火,渐成“整体富”的燎原之势。

  近年来,吉巷乡主动融入环湖大健康产业圈发展格局,探索党建引领、联建共享的共同富裕新路径,以“共富联营”为牵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创建联合体党委,建立共商共议、协同推进机制,与厦门航空福州分公司配餐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古田农信社永安营业部等多方共建,先后投资建设前垅光伏烘干厂、电热泵烘干灶及冷库储存项目,为片区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组织动能。同时持续推广“党支部领办+”模式,与奎楼花生、薛后芙蓉李、韦端蜜红等特色产业深度合作,拓宽销路,实现村集体与入社农户“双增收”,共富活力持续迸发。

  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富裕”目标的同时,吉巷乡始终牢记共同富裕 “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聚焦“共同”的人民属性,以“晨巡晚议”机制为抓手,把民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全乡组建24支晨巡队,吸纳党员、村民骨干100余名,常态化开展“晨巡晚议”150余次,收集农田灌溉、道路照明、绿化提升等民生建议106条。针对收集的诉求,乡党委牵头推动兰溪村灌溉设施修缮、永安村路灯改造等44项民生工程落地,办结12345政务服务平台诉求110件;对低保、特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全覆盖帮扶,持续推进“幸福家园 —— 健康村社”项目,拉网式排查住房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修缮危房。

  从产业升级到民生兜底,从集体增收到村民幸福,吉巷乡正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持续书写着“一村富”向“整体富”跃升、“一域强”向“全域强”拓展的共富故事,让共同富裕的成果可感可及、温暖人心。

  原标题:《古田实践 · 共富之路 吉巷:党建引领聚合力 片区联动绘就共富新图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下一篇:暂无